首批贵州省“两山”基地命名授牌,这六个地方获此殊荣

本文转自:贵州交通广播

2月28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举行了,首批贵州省“两山”基地命名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

当天的发布会,首先为获得首批贵州省“两山”基地命名的6个地方进行了授牌。这六个地方分别为花溪区、湄潭县、麻江县乌卡坪生态蓝莓产业园、西秀区大坝村、黔西市化屋村、兴仁市鲤鱼村。

据了解,被省生态环境厅遴选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6个地方,结合当地在巩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成效,协同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探索。它们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筑牢生态产业转化根基,围绕自身环境特点和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绿色发展成效初步显现,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本地模式和机制,长效保障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贵州代表。例如:

花溪区:全面推进“城景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探索了具有花溪特色的“公园城市·全域融合”多产业“两山”转化模式。

湄潭县: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以茶产业为代表的生态产业,探索出一条“荒山变茶山、茶山变金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麻江县乌卡坪生态蓝莓产业园:厚植“生态优势”、做全“生态链条”、做强“生态经济”,全方位发展蓝莓绿色生态产业,用蓝莓串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西秀区大坝村:历经“穷山恶水—治山理水—显山露水”不懈探寻,以本地金刺梨的种植、加工、产销一体化为主导产业,趟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振兴“两山”转化之路。

黔西市化屋村:充分挖掘和保护本地壮美的峡谷风光,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生态旅游开发为突破口,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加快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兴仁市鲤鱼村:在村级单元大胆创新实践,依托本地自然生态资源,深挖“旅游+”“文化+”“水+”等业态内涵,从“靠山靠水”到“护山护水”再到“亲山亲水”,最终收获一片好山好水。

今后,在向生态环境部推荐申报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时,省生态环境厅原则上在已获省级命名的地区中择优推荐。

本台记者:马俊江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