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点:安徽凤阳:“三医联动”推进综合医改取得新成效

宋彦 刘冠群

近年来,滁州市凤阳县以人民健康为深化医改工作中心,持续深化“医疗、医药、医保”联动改革,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县域就诊率、基层诊疗量、群众满意度分别达85.32%、64.16%、97.69%。

看病越来越方便,“家门口”就能看到名医了


(资料图)

“刚刚给我看病的医生是省级专家,讲得很细致,帮我针灸、推拿、拔罐后,疼痛减轻了好多,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有专家来看病,也不用出远门了!”,近日,在凤阳县板桥镇中心卫生院,身患腰椎键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多年的程大妈很是欣慰,听说今天坐诊的是来自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主任,她早早赶来。在家门口看名医不仅省了程大妈的车马劳顿,更节省了的经济支出,这得益于凤阳县分级诊疗的实施。

2019年,凤阳县以解决看病贵为抓手,以“医疗”为主体,推动分级诊疗落地,累计安排省、市、县三级专家1500余人次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带教,帮助开展新项目、新技术50余项。

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外转前10名病种,县政府每年投入200万元、县级公立医院筹资150万元,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和医师能力提升统筹资金,累计引进高级人才39人。今年以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与南京市中医院、安医大二附院、皖北卫生职业学院等医学院校建立合作共建关系,累计与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20余家,凤阳县人民医院入围2021年全国县级医院200强,基本实现“一般病在县级解决”目标。

“县级优质资源下沉是对基层最好的帮扶。”板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周玉明说,“今年县中医院派驻3人、县疾控中心派驻1人在我们这驻点,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这才是真正的“造血式”帮扶”。2022年,凤阳县共安排心血管科、外科、麻醉科以及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名医务人员长期驻点帮扶医共体内卫生院,精准落实分类管理,截至目前,已有5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形成县域医疗次中心。

依托县域医共体转诊中心和区域“影像、心电、检验”中心,今年以来,县级医疗机构累计下转患者600余人次,出具检查报告1.6万余例,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远程会诊30余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拿药越来越便利,“不坐车”就能拿到慢病药了

“孩子都不在家,之前买药都要坐半个小时公交车到县里去买,现在到镇医院就能买到,走路5分钟就到了。”家住总铺镇的张大爷和老伴年过花甲,两人都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如今药品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医共体内统一了药品目录,张大爷买药再也不用跑远路了。

为解决基层用药困难,凤阳县设立医共体中心药房,由牵头医院对15家医共体成员单位实行医共体内“五统一”管理模式,基层医疗机构提交申请,县级中心药房统一采购、配送,实现了医共体内上下用药衔接。2022年,县级医共体中心药房采购药品约800余种,金额约4000余万元。

打破信息壁垒,构建集中统一的信息平台是关键。凤阳县构建集公共卫生服务、诊疗信息、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药事服务管理等为一体的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处方信息实现县乡村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县中医院建设智慧共享中药房,统一承担基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处方审方、配方、代煎等工作。2022年,共审核处方4235张,服务患者4012人次,配送药品445种、总金额达140.14万元。

凤阳县不断完善基层购药制度,为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等普通慢性疾病,且治疗方案确定、病情相对稳定、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提供长期处方。截至目前,共开具超过4周的长期处方500余人次,县级公立医院慢性病门诊服务人次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

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守好群众救命钱

凤阳县制定医疗机构和院长(书记)专项考核方案,将医保工作相关指标纳入考核,采取正、负面清单制管理,对完成正面指标的医疗机构予以加分,违反负面指标予以扣分,并将考核结果与年终清算、预留金返还、院长(书记)年薪等直接挂钩,做好医保基金监管工作,防控医保基金风险。

今年7月,凤阳在全县范围开展门诊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人头总额预算的框架内,实行慢性病门诊、住院按人头付费总额预算管理。今年来,全县慢性病试点人群基金支出、住院率分别较去年降低3.64、5.46个百分点。

凤阳县卫健委主任李宏伟介绍,“以前医保基金年年超支,医疗机构负担越来越大。自从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后,我县已实现医保基金连续2年结余,累计约6000万元。医保结余主要用于医院重点学科发展、设备购置和医务人员绩效奖励等,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