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见|外文标识岂能让人“见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厕所也能走错?近日,天津某市民反映,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卫生间仅有英文标识而并无中文,这引发了网友的关注。该医院工作人员回应称,厕所标识肯定得写中文,会将此事记录下来反映。

天津是座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都市,在厕所使用英文标识也是为了方便外籍人士,但没有中文引导明显欠妥,毕竟中国人才是就医的绝大多数群体。尤其是,医院作为特殊场所,一旦病人如厕困难,可能还会对其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医院这样做,也许是为了凸显“国际范”,但国际化水平应建立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基础上,比如在中文标识旁标识英文,这样绝大多数人都看得懂。相反,只有英文没有中文的“国际范”,其实用性大打折扣。天津一院不是孤例,不少地方虽然没有直接用英文标识取代中文标识,但英文标识大、中文标识小,这些都让国人感到十分“见外”。

除了让国人“见外”,一些标识也让外国人“见外”。有的地方将英文标识先改回拼音以体现“文化自信”,后发现这导致部分外籍人士不便,不得已又改回英文;有的地方虽然使用了英文,但英文翻译不标准,或者使用汉字的音译版,导致不中不洋,外国人看了也觉得是“外语”。这些都没有从公众角度出发、站在普通民众角度看待标识,而是想当然地设置,没有考虑到其应有的实用价值,甚至把标识仅仅当成城市的摆设。

标识是城市的脸面,对提高一个城市的形象、品位及经济运行的效率,便利民众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也体现着城市文化软实力。其重要性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只会日益彰显。因而,针对不规范标识,不少地方都已开始行动。北京、成都等地就曾出台规定,公共场所标示名称、提供信息,应当以规范汉字为基本服务用字,不得单独使用外语。使用汉字同时需要使用外语的,外语应当与规范汉字表达相同的含义。规定的出台,让处理不规范标识有据可依。不过,要让标识规范起来,不能仅靠各单位自觉,有关部门也要负起责任来,加强监督检查,对错误标识要予以严查,对译写不规范或缺少中文的,应由城管等部门根据有关规定责令其改正。

在这方面,已有不少城市积攒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比如有关部门在南京组织开展“啄木鸟行动”,广泛发动、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外语志愿服务活动,对既有城市外语标识标牌翻译的修正和规范,成效良好。规范公共场所标识,可以多举办类似活动。值得注意的是,纠错工作是项系统性、动态性、长期性的工作,应建立长效机制,建议充分依靠市民朋友、在校学生和留学生参与进来,通过随手拍等形式发现、上报差错,有关部门也应及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改正,避免让中外人士感到“见外”的糗事出现。

(韩宗峰)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