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智”造,助力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钟三轩

4月7日,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指导,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工程建设专业委员会、成都轨道交通集团、中建三局联合主办的轨道交通绿色智能建造技术发展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会上,中建三局通过数字展厅,展现智慧化管理、工业化生产、智能化装配、模块化设计、绿色化建造及数字化运维等轨道交通建设成果。


(资料图片)

从投资建设国内一次性开通里程最长、站点最多的地铁全线,到施工总承包成都首条直通城北、城西的地铁全线;从承建全球首条互联互通地铁,到打造刷新全球跨度纪录的轨道专用桥;从克服地质难题助力武汉轨道交通21号线提前一年通车,到顺利交付瓦斯地段占比一半的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三期地铁全线……近十年来,中建三局累计参与中国11个省、20个城市的38条地铁线路建设,总里程突破300公里。

“我们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矢志在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和交通强国建设中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卫国表示,企业将精准对接、全力服务国家及各地政府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筑”力构建世界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激活城市发展“新引擎”

3月24日,在中建三局投资建设的首条地铁全线——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三期西博城站,乘客排起长龙,车厢内摩肩接踵,“熟悉的拥挤感又回来了!”市民刘先龙说。

数据显示,当天成都地铁全线网客流量达691万人次,其中6号线达65.22万人次,占比近10%。当前,成都地铁工作日单日客流量保持在600万人次以上,线网运营水平与关键运营指标持续位居国内第一方阵。

目光转至重庆,今年2月27日,中建三局参建的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北延伸段工程通车,标志着重庆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总里程突破500公里,运营线路总计12条。

这是中建三局持续助力“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生动实践:以施工总承包模式承接的地铁全线——成都轨道交通27号线,在3月21日提前70天实现全线23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15号线、27号线等,“缩小”城市半径,扩大市民“生活圈”。一条条地铁网络像遍布城市各处的大动脉,为城市发展蓄势赋能。

在华中,武汉轨道交通19号线最后一台盾构机“争先号”,今年2月始发,4台盾构同时掘进,为该线路年内建成奠定坚实基础。此外,中建三局参建的27号线、21号线、11号线、8号线等均已通车,武汉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长沙轨道交通4号线、郑州地铁3号线、4号线等如期通车,南昌地铁2号线东延段、合肥地铁7号线等有序推进。

在京津冀地区,今年春节过后,天津轨道交通Z4线控制性工程——跨永定新河大桥主桥钢围堰合龙,标志着工程正式跨入下部结构施工阶段;此外,该企业还承接了天津地铁7号线、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等。

在粤港澳大湾区,2019年12月,中建三局参建的深圳地铁9号线二期工程正式通车,标志着深圳地铁运营里程达到303.4公里,路网规模处于全国前列。该企业还参建了广州地铁15号线、佛山地铁3号线、广州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铁路等工程,全方位助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网络化轨道交通运营格局。

筑牢品质地铁“生命线”

3月31日,家住武汉江岸区的刘莉坐上轨道交通21号线,抵达后湖大道站,无缝换乘地铁3号线,不由得感叹:“方便快捷,低碳环保,体验感超赞。”

时间回到2015年底,中建三局开始向综合性高端建造商转型,进军基础设施领域,武汉轨道交通21号线谌家矶站正是中建三局自主承接的首个地铁区间工程。

项目横穿重要交通干线沪汉蓉高铁和京广铁路,还有600多米线路下穿汛期27米深的朱家河河道,困难重重。建设者用导向系统坐标自动比对,精准度控制在0.1毫米内,确保盾构机精准掘进;给成千上万个管片办“身份证”,扫码全程“可溯源”……最终创造提前一年通车的武汉地铁建设新纪录。

2020年12月18日,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三期正式开通初期运营,成为国内一次性开通里程最长、站点数最多的地铁线路。

早在2019年2月,一台超级“地老虎”——约两层楼高、一个足球场长的盾构在18米地底下完成调头。其中,最长一节台车调头时,距侧墙的距离仅0.2米,堪比“螺蛳壳里做道场”。

当时,盾构机无法直接从隧道左线转到右线。对此,施工人员决定“庖丁解牛”:将盾构机分解为盾体、结构台架和6节台车,组件逐个调头后再拼装重组。

但是,大型组件调头依然难。为此,项目团队发明了一个可调节转弯半径的多功能调头平台,拟定12种调头方案,利用BIM技术进行3D施工碰撞模拟,最终精准转弯,不仅缩短工期 20 天,还大幅降低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三期瓦斯地段长11.36公里,占比高达 48.6%,是国内地铁中瓦斯段占比最高的线路之一,安全管控难度极大。

为确保“万无一失”,中建三局打造国内首个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全线施工过程安全风险管理的一体化信息平台,于2019年获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推广项目”。

“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执行质量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驱动作用,勇当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助力地铁建设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建三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圣表示。

目前,中建三局已拥有从直径2.84米到15.1米的各类盾构机数十台,装备数量和门类齐全度位居行业前列,具备土建、轨道、四电、站台门、综合监控、装饰、人防等地铁全专业总承包施工能力,实现“特、大、中、小、微”直径盾构及设备成套技术全覆盖,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80项,授权国家专利200余项。

交出幸福出行“新答卷”

山城重庆,山环水绕,峡江相拥,造就“8D魔幻城市”的迷人风采。

3月31日,慕名前来打卡中建三局参建的全球首条互联互通地铁——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北延伸段后,湖南游客王栋才连连赞叹,“以前的‘人换乘’,居然变成如今的‘车换线’,真的是太牛了!”

依托重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CBTC系统示范应用项目,列车可以通过联络线,在不需要停车和不改变驾驶模式的情况下,从自己运营的线路到达另外一条线路上,实现了5号线与环线、4号线三线的互联互通。

还是在重庆,9号线一期已于去年1月开通。中建三局在江中建起8层楼高的“金钟罩”,建成全球最大跨度钢构—连续钢混组合结构双线轨道专用桥。列车从桥上驶过后,穿过重庆在建第一高楼陆海国际中心,成为重庆第二处“轨道穿楼”奇观。

近年来,中建三局全方位参与城市建设,累计投资额超1000亿元,在地铁建设、上盖开发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把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建设各类城市轨道交通,让乘客体验“一站式”智慧出行服务,是建设者长期以来的追求。

“无需取口罩,刷脸进站,超方便。”4月5日,在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三期,广西游客邓洪林在天府商务区站“尝鲜”智慧地铁后赞不绝口。依托成都地铁智慧乘客服务平台,成都12条地铁线路均可实现“刷脸”进站,是全国首例集智慧票务、智慧测温、智慧安检为一体的“三合一”工程。

中建三局还将环境友好、运行高效、人性化服务的理念贯穿地铁建设的全生命周期。武汉轨道交通27号线谭鑫培站,建设者用VR全息复刻技术,一比一完美再现了以谭鑫培唱片为蓝本创作的国粹经典壁画,实现站台与相邻的谭鑫培戏楼完美映衬;在郑州地铁4号线,中建三局匠造了以“科技蓝”为特色的地铁线,装修还巧妙融入了青铜鼎纹状的元素,呼应商都历史文化。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