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天气 公众应如何防护


【资料图】

重污染天气,是指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200的天气为重污染天气。AQI值根据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换算而来,是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直观指标,数值在不同的区间代表着不同的空气质量水平,数值越大,空气质量级别和类别就越高,表示空气污染就越严重。

目前,我国的空气质量共分6个级别、6个类别。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0—50,空气质量为一级,51—100为二级,101—150为三级,151—200为四级,201—300为五级,大于300,为六级。对应以上6个级别,空气质量分类分别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

重污染天气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如火力发电、垃圾焚烧以及各类锅炉的燃烧废气,工业企业生产废气,飞机、船舶、车辆等交通运输工具的尾气,道路及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以及露天烧烤、饭店食堂的餐饮油烟等等。大气污染物持续大量排放,超过了大气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其二,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如静风、高湿以及逆温等情况下,污染物会长时间停留,难以扩散稀释,持续聚集积累。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季取暖期,如遇有大雾气象条件,更容易形成重度污染甚至严重污染天气。

重污染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须引起大家的重视。我国冬季重污染天气的主要特征是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细颗粒物在大气中停留时间较长,不易去除,且能吸附多种有害物质,滞留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重污染天气的急性危害,主要表现为短时间内吸入污染物引起的咳嗽、咽喉痛、眼部刺激等症状,诱发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慢性危害,主要是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增加呼吸系统疾病及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

面对重污染天气公众应如何防护呢?当政府部门发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信息时,社会公众要及时予以关注,并采取健康防护措施。一是避免户外活动。儿童、孕妇、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二是外出做好防护。外出、室外作业人员应当采取佩戴口罩、帽子等防护措施,确保口罩与面部贴合不漏气。外出归来,立即洗手、洗脸及清洗裸露的皮肤,去掉衣服上附带的污染物;三是及时关闭门窗。减少开窗通风次数,防止室外污染进入室内。还应尽量减少室内油炸烹饪、烧烤、吸烟等行为;四是注意清淡饮食。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白开水,饮食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五是净化室内空气。可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如安装带有高效过滤器的新风机,选择符合国家标准,高洁净空气量、高净化颗粒物值、高净化能效、低噪音的空气净化器等。

(张世金)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