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头条:筑坝乌东德,人民日报点赞青年工程师杨宁

杨文明


(资料图)

在重大工程建设中绽放青春风采(青春派·新征程上的青年工程师②)

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杨文明 洪秋婷 张云河2022-11-27 00:00

图③:杨宁(右)在乌东德水电站建设现场解决施工难题。

王 普摄(人民视觉)

近年来,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从南海之滨到北国雪原,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一项项发展成就硕果累累,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青年工程师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上挥洒汗水、担当作为,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光芒。

杨宁:筑坝乌东德

空中俯瞰,凭借看似轻薄、形如蛋壳的坝体,乌东德水电站便让滔滔金沙江在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和四川省会东县交界处转化成清洁水电。2021年11月,大坝早已完工,但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建设部大坝项目部副主任杨宁却依然忙碌:这个世界首座全坝低热水泥混凝土特高拱坝,技术创新成果仍在源源不断产出。全坝应用低热水泥混凝土,单是节水一项,就可节省建设投资3000万元。

杨宁说,自己的青春一直在金沙江上奋斗。2011年,25岁的杨宁大学毕业,直奔溪洛渡水电站建设现场;4年后,溪洛渡水电站竣工,杨宁随即转战乌东德水电站,挑起建设大梁。

百米高坝如何防止开裂,是杨宁面临的最大挑战。“核心就是控温。”杨宁解释,温度过高会使混凝土开裂,即使是非常细小的裂纹也会威胁大坝的安全,越薄的大坝,出现裂缝的潜在危险越大。

要想控温,一是要尽可能让水泥水化作用时少产生热量,二是靠通水物理降温。传统的大坝建设多采用中热水泥,再辅以通水冷却降温的方式,从而将混凝土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然而,乌东德水电站因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环境条件比较复杂,沿用上述方案依然存在出现大坝裂缝的风险。

杨宁给出一个大胆的建议:“超级工程离不开超级材料。使用低热水泥混凝土,可以增加技术冗余,提高大坝‘无缝’的安全系数。” 然而,全坝采用低热水泥混凝土浇筑,并无先例可循。

“行业内20多年的技术攻关,给了我们建好乌东德的底气。”杨宁介绍,早在三峡大坝建设时,就已经在水电站配套工程中开始试用低热水泥;在溪洛渡大坝建设过程中,部分坝段开展了低热水泥浇筑坝体的生产性试验。同时,建设者们不断进行工艺创新,结合一浇、二验、三备、纵向动态跳仓等精细化管理理念,实现了升层由3米到4.5米的突破,杨宁决定放手一搏。

超级工程更需要精益求精。金沙江河谷的天气瞬息万变,有时烈日炎炎,有时阴雨绵绵,有时低湿大风。为了确保筑坝质量,跑现场成为杨宁和同事的习惯。2017年6月,恰值关键坝段浇筑,如果雨水大量混入仓面混凝土,有可能影响混凝土质量。天空惊雷一响,他们立马冲向工地,一边指挥工人通过机械设备排水,一边跟工人一起拿着工具往外舀水。直到雨停,杨宁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营地。

下至15米深宽缝,上至100多米的仓面,工地每一个地方都有杨宁的身影。工程前期,大坝已有30多层楼的高度,每隔两三天,杨宁都要通过紧贴悬崖的狭窄爬梯,爬上仓面检查施工情况,一趟下来,满身是汗。杨宁说:“大坝就像自己的孩子,希望它健健康康。”有一次凌晨2点,宽缝未按计划如期开仓的消息传来,他立即起身,沿着陡峭山路步行到工地,协调资源连夜攻关,直至凌晨5点工地正常开仓,他才摸黑走回去。而这半夜的3个小时,抢回了5天工期。

建设300米级拱坝,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杨宁和全体建设者聚焦核心关键工艺工程,开发集感知、分析、控制于一体的智能控制系统,攻克了智能通水、智能喷雾、智能振捣、红外测温等智能化技术,实现了水电工程建设智能化技术规模化应用。浇筑协同管控平台研发的关键时刻,为获取建设数据,杨宁和他率领的团队以最原始的掐秒表方式获取不同时段的效率数据、质量评价及预警值。成功搭建的大坝智能建造系统,实现了对大坝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关键节点的抗裂安全状态分析,可时刻掌握大坝的“身体状态”。

2021年6月,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如今累计发电已超854亿千瓦时。“难得遇到超级工程,把它干成精品是我们的使命。”杨宁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关键词: 人民日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