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资讯:山西朔州前5月生产原煤9346万吨 增产增效推进能源保供


(资料图片)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来源:经济日报

朔州市保供运输车辆在全封闭储煤棚前等待装车。韩迎春摄

酷夏时节,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的072县道两侧,一辆辆运煤专车排成长龙,鱼贯驶入沿线储煤场。这条繁忙的运输通道周围聚集了4家煤炭企业,一年的总产能超过1000万吨。“保供期间,我们日出煤从平时的1.2万吨提升到1.5万吨。”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旗伟告诉记者,签署保供合同后,公司认真编制保供计划,最大化安排生产、最优化安排运输,每天有500多辆运煤专车发往各地,已累计向多家发电企业供应保供煤159万吨。

朔州含煤面积达1603平方公里,探明煤炭储量426亿吨,煤炭产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居第三位,在山西的煤炭产业中举足轻重。为做好能源保供工作,朔州自上而下构建了能源保供的责任体系,并从金融政策、电价优惠、能耗指导等方面,为能源企业提供精准指导服务;联动税务部门,落实煤电企业纾困解难税收措施,确保税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精准直达”。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缓解了煤电企业资金压力和生产经营困难,夯实了产业链基础。目前,朔州正全力推动6座停产煤矿、1座基建转生产矿井复产投产,7座保供煤矿增产,10座煤矿核增产能,力争全年新增产能2950万吨,加快推进华能山阴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开工,推进9个光伏项目11月底全部并网发电,确保全年新增发电6亿千瓦时。

“掘进机位姿误差小于等于0.1度,钻机准备启动。”在中煤平朔集团井工三矿的地面控制室,工作人员按下“一键启动”按钮。随即,工作面上的采煤机瞬间运行,新采的“乌金”顺着运输带向矿井出口方向传输。井工三矿机电矿长刘国志坐在宽敞明亮的“驾驶舱”,实时察看矿井的开采画面。他动动手指,就能控制200米井下的割煤机精准割煤。刘国志告诉记者:“这样的智能化场景只是我们常态化智能化生产的一幕。从以前的井下采煤工,到现在的地面控制员,改变的不仅仅是矿工身份,更重要的是智能化开采的提质增效。”

中煤平朔集团去年承担了朔州1608万吨保供任务的63.4%,而其中有60%的动力煤来自于先进产能。目前,中煤平朔集团已完成卡车调度系统应急指挥功能模块开发、爆破远程监控及预警系统等17个子项目建设,不仅实现了矿山智能感知、信息融合、系统联动、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还实现了监控、生产、维护、安全等多环节少人化或无人化,提升了安全系数。

智能化是煤矿发展的“风向标”,也是推进能源保供的一把“利器”。如今,朔州煤矿正加速迈向智能化:同煤麻家梁煤矿实现了5G入井;龙矿恒大煤业有限公司8条主运皮带、6个变电所、3个主水仓实现了自动化远程控制;后安煤炭有限公司实现了掘进机本地操控、近距离无线遥控、远程遥控、定位截割……对此,朔州市能源局局长黄军表示:“智能化是朔州作为煤炭大市通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现在与其他地市存在一定差距,但朔州一直都在努力。借助智能化应用,朔州的煤矿都在尽最大努力释放产能。”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朔州生产原煤9346万吨,同比增加1103万吨,增长13.38%;全市发电234.86亿千瓦时,占山西全省发电量的14.89%。12家火电企业煤炭供应中长期合同签订率达100%,山西省下达的应急保供任务全部签约,火力发电企业应发尽发。朔州市市长吴秀玲表示,电煤保供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靠前服务,全面梳理制约企业生产发展的因素,精准指导、精细帮扶,加快推动煤企应增尽增、应复尽复、应建尽建,夯实煤炭经济的“主力军”地位,为朔州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 山西朔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