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市民,收好春季健康防护指南,用小细节筑牢疫情防控大防线!

本文转自:文汇客户端

疫情当前,改善公共卫生环境,提高市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筑牢全社会的防控屏障,是爱国卫生的首要任务。今天(3月28日),上海市第34个爱国卫生月系列活动全面启动,在4月期间,将通过健康知识传播、春季病媒防制、卫生环境提升、健康行为评议“四措并举”,深入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广大市民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社会屏障。

市爱卫办介绍,当前,爱国卫生是新冠疫情群防群控机制的重要组成,也是最基础、最基层的公共卫生。今年爱国卫生月将“四措并举”。

首先,开展健康知识传播。以第32届上海市健康教育周为载体,线上直播启动,邀专家解读环境清洁与春季虫害控制、家庭消毒要义和春季家庭卫生行为指引。

其次,推进春季病媒防制。全市统一开展为期5天的早春蚊虫集中消杀活动,同时积极实施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控制病媒生物易孳生环境。

同时,聚焦卫生环境提升。4月期间,市爱卫办、市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境整治组共同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清洁活动持续开展,继续倡导开展周四卫生义务劳动制度,进一步夯实疫情防控的大卫生、大健康基础。

此外,开展健康行为评议,组织开展“陋习顽症大家找、整治对策大家提”,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卫生健康环境的舆论宣传氛围,让每一位市民继续穿好“无形的防护服”。

今天下午2点,第34个爱国卫生月启动仪式将通过东方网线上直播。作为“健康上海行动”的科普平台,上海健康科普资源库(“沪小康”)微信公众号全程参与爱国卫生月的线上直播与科普宣传。

市爱卫办向市民发出倡议,努力践行“人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用卫生健康“小细节”筑牢疫情防控“大防线”。牢记“防疫三件套”,坚持“防护五还要”,以实际行动遵守健康行为,共同打造健康之城,携手推进健康上海行动!

特别链接:

目前仍处于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春季又是呼吸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为提升市民健康素养,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结合疾病防控特点,特别为广大市民送上健康科普核心信息:

1、“三件套+五还要”

在家或工作场所,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卫生清洁、空气新鲜。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人员较为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到医院就诊以及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时,都应规范佩戴口罩。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清洁的手绢或纸巾遮掩口鼻。

注意保持手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洗手使用“肥皂/洗手液+流动水”。

公共场所注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避免扎堆拥挤。

2、春季传染病早预防

春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是流感、急性胃肠炎、水痘、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

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日常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情绪乐观,均衡饮食,规律饮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

一旦生病,不要带病坚持上班或上学,及时休息、就诊。

3、营造健康居家环境

常开窗,勤打扫,保持环境整洁;抹布“专布专用”,要勤换。

门把手、门铃、开关、遥控器等物品可定期用75%的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卧室物品要简洁,被褥勤换洗、常晾晒。

厨房生熟要分开,垃圾桶需加盖;餐具洗后提倡用消毒柜或煮沸方式消毒。

卫生间保持通风干燥;地漏常检查,确保存水弯功能正常;用完马桶,请盖上盖子再冲水。

4、早春蚊虫科学防控

越冬蚊常隐匿于墙缝、暖房、地下室等阴暗、温暖、潮湿、通风不良的地方,次年春暖时复苏,飞出吸血产卵。防控早春蚊虫,注意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床底下、家具背面、水池下面的灰尘,拍打飞出的成蚊。

丢弃无用的容器,暂存容器倒置或加盖;及时清理积水,水培植物10天换一次水,花盆托盘不积水。

居室安装纱门纱窗,备电蚊拍、蚊香、气雾剂等防蚊灭蚊用品,外出活动备驱蚊剂防叮咬。

5、适当运动

适当活动不仅能放松心情,还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当前,非必要不外出,可在室内或人少空旷的小区环境里,进行健步走、做操等单人或非近距离接触的运动。

运动前有热身,运动后要拉伸;运动时要带好毛巾,及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感冒。

6、做好措施预防过敏

春季花粉等过敏原较多,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等过敏性体质的人应尽量避免在花粉密集的地方逗留,尽量避免在花草丛中奔跑、坐卧,并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面纱等,回家后应立即洗脸、换衣服,尽可能清除过敏原。

尽量少吃或不吃过敏性食物,如苋菜、菠菜、泥螺、马兰头、芹菜等。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