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黄”到“绿”的嬗变:山西构筑沿黄生态屏障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春风料峭,山西省南部沿黄一带,植树造林已次第展开。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中新网太原2月23日电 题:由“黄”到“绿”的嬗变:山西构筑沿黄生态屏障

作者 高瑞峰

春风料峭,山西省南部沿黄一带,植树造林已次第展开。2022年,山西沿黄4市19县(市)将率先实现基本绿化。

“2022年,山西将立足完成500万亩年度营造林任务、春季完成80%的攻坚任务,一体化推进增绿、补绿、护绿,沿黄4市19县(市)率先实现基本绿化,省、市、县三级要联动倾斜布局工程,足量满足基本绿化所需。”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袁同锁介绍。

蜿蜒奔流的黄河水,于老牛湾撞开山西的大门,掉头南下,至风陵渡处,折向东去,一如臂弯,拥山西入怀。黄河山西段约965公里,流经其境4市19县,流域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均占到山西全省的六成以上。

2022年,山西沿黄19县将率先实现基本绿化。资料图:石楼县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累计达90余万亩以上。山西省石楼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曾经,山西沿黄地区尤其是吕梁山一带,缺林少绿,水土流失严重,是全省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沿黄19县(市)有12个贫困县,其中6个是深度贫困县。

山西围绕“两山七河一流域”规划布局国土绿化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2017年以来,山西提出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石楼县位于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该县先后成立137个造林合作社,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累计达90余万亩以上,扭转了“山光、水跑、田瘦、人穷”的面貌;大宁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该县因地制宜实施购买式造林,实现了生态治理和富民增收互促双赢。

近年来,山西每年新增营造林面积400万亩以上,并将造林工程任务向黄河流域倾斜,着力改变沿黄区域生态脆弱现状。

山西沿黄地区实现从“黄”到“绿”,由生态脆弱区变为重要生态屏障。资料图:图为山西石楼“黄河奇湾”。山西省石楼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森林、草原、湿地同向发力,坚持绿富同兴,推动林草生态产业增强发展活力。”袁同锁说,针对大面积集中连片荒山已经绿化的实际,国土绿化必须由规模扩绿向见缝插绿转变。

同时,山西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定下红线: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守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的基础上,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模式。

运城市与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合作开展国土绿化,吕梁市将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目前,山西黄河流经的市县林草覆盖率已达约60%,沿黄地区实现从“黄”到“绿”,由生态脆弱区变为重要生态屏障。(完)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