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率实现100%,漯河市“示范区”项目建设持续发力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广超 通讯员 冯艳华

寒冬初至,气象更新。1月4日上午,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智慧仓储物流等,总投资46.1亿元的7个重点项目,举行盛大开工仪式。这些项目的集中开工,为示范区开好局、起好步吹响了“冲锋号”,也拉开了示范区全年工作实现“开门红、全年红”的精彩序幕。

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加快城乡融合、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机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确立了“一港三园三基地”整体布局,聚焦临港经济、冷链物流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了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增动能的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增添了产业发展新优势,加快了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全方位推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牢固树立“招商为要、项目为王”发展理念,以“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三拼一争”等活动为抓手,紧盯“一港三区三基地”发展目标,锚定临港经济、冷链物流两大产业,以临港经济产业园、冷链物流专业园区和临港产业科创园三大园区为载体,编制产业链、供应链全景图,发挥头部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在招大引强、招新引精上实现新突破。今年以来,区主要领导共开展专题招商活动10次,全区外出招商90余次,签订项目22个,总投资136亿元,融通公司、顺丰冷运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相继签约落户园区。

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始终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昂扬姿态,在推进“三个一批”上持续发力,围绕冷链物流、智能仓储、科技创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积极谋划大项目、推进老项目、落地新项目,以项目建设的重大成效支撑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批投资额度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争创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省级现代服务业开发区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同时,建立“周交办月讲评”“三单交办”和“四个一”推进机制,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对项目建设实行“全链条”管理,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今年以来,列入“三个一批”的37个项目已全部开工,12个实现投产达效,25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纳入省市的16个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15%。

城乡融合步伐加快。坚持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抓手,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加快资源要素均等覆盖。城镇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配套建设同步、绿化景观跟进,实施“一河四湖”水系连通工程、“一桥三路”工程,5个村庄完成拆迁、近万余名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沙澧河大二期景观和西湖、东湖公园陆续对外开放,示范区党建馆、展览馆等一批精品便民工程即将投入使用,核心区主干道全部建成,城市规划大路网基本形成。

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设。引进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在黑龙潭镇、姬石镇实施3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着手打造三河湾、许慎农旅、漯甜3个田园综合体,重点培育漯甜、恒逸等12家现代农业园区,流转土地2万亩,推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调动了农户生产积极性,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

城乡环境整治高效推进。对规划区外的22个行政村实行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太阳能污水处理站20座、铺设污水管网61公里;推行“户分类、村收集、区转运、市处理”环卫模式,实现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垃圾统一清运处理,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有效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逐步实现。

城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结合创建更高文明城市要求,对学校、医院、市场周边开展“拉网式”排查,做好门前三包、门头牌匾整治和垃圾分类,对“双违”现象“零”容忍。同时,加大范寨状元文化、付庄会盟台、龙潭古镇、土城王遗址等文化保护力度,全面加快乡风文明提升,黑龙潭镇老应村、黄赵村等村庄成为国家级文明乡村,文明乡镇覆盖率实现100%。

民生事业不断改善。启动实施“一老一小一青壮”等社会事业项目32个,加快中医治未病中心大楼建设,高标准改造学校4所,新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4处,提升改造乡镇卫生院2所,加快实施“321”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城乡融合步伐不断加快。

来源:大河报漯河新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